點擊藍字,立即關注
膽囊息肉樣病變,簡稱“膽囊息肉”。有的人體檢發現這個問題,難免會聯想到“癌變”,從而擔心不已。
其實所謂的“膽囊息肉樣病變”是泛指膽囊壁黏膜突向膽囊腔內隆起性病變的統稱,又稱“膽囊隆起性病變”。
在病理上可分為非腫瘤性息肉(假性息肉)和腫瘤性息肉(真性息肉) 兩大類。前者包括膽固醇性息肉、腺肌增生癥、炎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等,后者包括膽囊腺瘤等良性腫瘤,以及早期膽霧癌等。
通俗地說,膽囊息肉很常見,但大多數都是良性的,也不是腫瘤,大家不必過于擔心。
膽囊息肉的病因及發病機制比較復雜,各種息肉的發病原因也各不相同。
其中,膽固醇息肉的主要原因是膽汁中脂質異常代謝,導致膽固醇結晶析出,形成息肉。
而炎性息肉以及部分膽囊腺肌癥則是由于膽囊慢性炎癥刺激,導致膽囊壁粘膜破壞,形成纖維瘢痕增生而成。
其他病理性原因還包括膽道梗阻、長期膽汁瘀滯、濃縮膽汁刺激、胰液返流以及來自腸道的細菌、病毒感染等。
膽囊息肉一般沒有明顯癥狀,大多數患者是在常規體檢時發現。
部分合并有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的患者,可能會有右上腹脹痛不適等,常在進食油膩食物后出現。
體積較大的膽囊息肉,特別是位于膽囊頸部的息肉,可能會引起膽囊管阻塞,導致右上腹部出現陣發性劇烈疼痛(膽絞痛),或者誘發急性膽囊炎,導致右上腹部持續性疼痛。
目前來講,多數大的膽囊息肉消失或變小的可能性不大。少數膽固醇性息肉可以從膽囊內壁上自行脫落,在膽囊內形成結石或者排出膽囊。
而消炎利膽藥物或中藥治療,對炎性息肉和膽囊炎有一定的作用,也可緩解部分隱痛等癥狀,但藥物很難使其他病理類型的膽囊息肉消失或縮小。
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。其實,不同病理類型的膽囊息肉癌變率不一樣。
膽固醇性息肉
炎性息肉
膽囊腺肌癥
腺瘤
腺癌
不管膽囊息肉大小,若有明確相關的不舒服臨床癥狀(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)或合并膽囊結石的應及時上醫院就診處理。
對于無癥狀的膽囊息肉,如果膽囊小于5毫米,形態規則、蒂細小、多發息肉常為良性,可定期復查,每年進行1次彩超檢查。如果發現息肉直徑大于10毫米,或者在短期內迅速增大,以及合并膽囊結石、明顯的慢性膽囊炎、膽囊壁明顯增厚等,則要引起警惕,及時到專業醫院就診。
最后,預防膽囊息肉(結石),應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,飲食清淡,少吃刺激性、膽固醇高的食物,多吃纖維含量豐富、清熱、利濕的食物,確保大便通暢,同時忌煙限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