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有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間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,結果查找出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島素引起的,其注射的胰島素劑量與醫囑給出的劑量不一致。
醫生會根據血糖為患者調整胰島素劑量
通常糖尿病患者來住院的目的,就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,希望通過住院來調整降糖方案,將血糖控制達標。住院期間,由患者自己注射胰島素,就有可能出現醫生已經更改了胰島素注射劑量,而患者卻不知曉,仍然按照調整前的方案來注射的現象。
患者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可能長期不規范
不少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十幾年,卻十幾年如一日地注射方法錯誤。比如長期胰島素注射技術不規范,導致胰島素注射部位出現了皮下脂肪組織增生等不良反應,而糖尿病患者自己并不知道。
研究顯示,超過一半的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,胰島素注射部位出現過皮下脂肪組織增生的現象。皮下脂肪組織增生可導致糖尿病患者控制不好血糖、胰島素用量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影響。
另外,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,除了要關注胰島素注射技術是否規范外,還有一些其他與胰島素注射相關的問題,比如胰島素劑型錯誤、胰島素已過有效期等。這些現象雖不多見,但一旦發生,后果比較嚴重。我們就發現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大,經檢查是糖尿病患者購買了錯誤劑型的胰島素所致。
雖然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間自行注射胰島素,但鼓勵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間,能在醫護人員的監督下多注射幾次胰島素。這一點,對于初始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尤其重要。
胰島素注射操作看似簡單,但還是有很多細節需要關注,只有親自動手操作,才能真正掌握好注射方法。在醫護人員的監督下操作,這樣既能確保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的劑量/劑型等正確,也能讓醫護人員評估患者的胰島素注射技術是否規范,及時進行改進。
胰島素注射
在打胰島素之前,需要先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,并且要對注射部位的皮膚進行有效的消毒,然后采取正確的方法注射,注射完成之后,針頭停留在皮膚內10秒鐘迅速拔出,并且用棉球壓迫止血。
胰島素的注射方法
1.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
在打胰島素之前,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,一般都是根據使用的胰島素種類選擇相應的注射部位。如果說注射的是短效胰島素或與中效混合的胰島素,優先考慮的注射部位是腹部,如果是中長效胰島素,最合適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者大腿。
2.對注射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
選擇好了胰島素的注射部位之后,需要用酒精棉球對該處的皮膚進行有效的消毒,這樣可以避免注射的時候發生感染,保證注射效果。
3.正確注射
皮膚消毒完成之后,用一只手輕輕捏起注射部位2~3米寬的皮膚,以感覺到輕微疼痛為宜,另一只手握住注射器,將針頭以45°~90°快速的刺入到注射的部位當中,并且推住藥液,然后把皮膚放松。
4.拔出針頭并壓迫止血
注射完成之后,讓針頭在皮膚內留置10秒鐘的時間,然后迅速拔出,拔針的時候不能夠改變方向,然后用干凈的棉球壓迫注射部位5~8秒鐘的時間來止血,整個注射過程需要保持肌肉放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