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香椿
香椿的藥用價值
《食療本草》說:“(香椿)治女子血崩及產后血不止,月信來多,亦止帶下,療小兒疳痢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載:“白禿不生發,取椿、桃、楸葉心搗汁,頻涂之。”《醫林纂要》謂:“泄肺逆,燥脾濕,去血中濕熱。治泄瀉、痢、腸風、崩、帶、小便赤數。”《大明本草》曰:“止女子血崩,產后血不止,赤帶,腸風瀉不住,腸滑瀉,縮小便。
香椿的食用方法
可用于制作香椿炒雞蛋、香椿拌豆腐、煎香椿餅、椿苗拌三絲等。據《食療本草》載:“椿芽多食動風,熏十經脈、五臟六腑,令人神昏血氣微。若和豬肉、熱面頻食中滿,蓋壅經絡也”。故食之不可過量。
02
馬蘭頭
馬蘭頭的藥用價值
《本草正義》記載:“(馬蘭)最解熱毒,能專入血分,止血涼血,尤其特長。凡溫熱之邪,深入營分,及癰瘍血熱,腐潰等證,允為專藥。內服外敷,其用甚廣,亦清熱解毒之要品也。”其有涼血止血、清熱利濕、解毒消腫的功效。
馬蘭頭的食用方法
馬蘭頭的吃法很多,炒食、涼拌或做湯,均香味濃郁。袁枚在《隨園食單》中說:“馬蘭摘取嫩者,醋合筍拌食,油膩后食之,可以醒脾。”
03
苦菜
苦菜的藥用價值
苦菜的藥用,在古醫籍中有許多記載,《神農本草經》說:“苦菜主五臟邪氣,厭谷胃痹。”《滇南本草》認為苦菜“涼血熱,寒胃,發肚腹中諸積,利小便。”《本草綱目》載“(苦菜)治血淋痔疹”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提到:“苦菜調十二經脈,安心益氣,輕身耐老,強力明目”。《本草經疏》提到:“脾胃虛寒者忌之。”
苦菜的食用方法
我國古人曾有小滿吃苦菜的習俗,曾把小滿時節分為三候:“一候苦菜秀;二候靡草死;三候麥秋至。”古時食物稀缺,需要食用苦菜來充饑。苦菜雖味苦難咽,但卻好過空腸。如今我們的食物豐盛,食用苦菜可嘗鮮解油膩。各式各樣的調味品也可以掩蓋苦菜的苦味,使苦菜更加可口。苦菜可涼拌或炒食。
香椿
馬頭蘭
苦菜